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图)
作者: 梧州档案信息网日期: 2019-04-10来源: 本站 打印

  194911月,梧州城区面积1.80平方公里。19501月,市人民政府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市政建设。城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1981年为11平方公里,1992年为14.20平方公里,1995年为23平方公里。2002年为31.88平方公里。

       房屋。民国时期,梧州住宅建筑因居民贫富悬殊而各异。商业店铺或住宅楼房的一大特点是建有骑楼,低水位街道的骑楼砖柱,建造时还预埋了铁环,以备洪水浸淹街道时控船用。抗日战争期间,因日军入侵飞机轰炸等原因,市区房屋损毁严重。至解放初期,梧州市区破旧房屋所占比例甚大,很多在抗日战争时期被炸被烧的房屋还没有完全修复。因百废待兴,财力有限,只能以修为主,在原有残余房屋骨架上修复加固使用,在完全焚毁和没有修复价值的地方,兴建和扩建一批房屋。至1957年末,全市房屋建筑面积为135.80万平方米。1958年私房改造后,重点对居住条件较差的房屋进行改造,同时新建一批住宅楼。这一时期,建设的房屋特点是逐步由低层向高层过渡,房屋结构由砖木结构向砖混结构过渡。

        1978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搞活经济,梧州市建筑事业发展突飞猛进。各种艺术形式的楼房设计不断出现。建筑以钢砼结构为特点,普遍使用框架结构,建筑楼房向高层多样发展。新型宾馆、办公楼,多种使用功能的综合楼,花园式、别墅式的住宅,实用美观的工业厂房不断出现,如梧州大酒店,市人民政府、总工会办公楼,工商银行梧州支行办公楼等一批建筑,以其装修堂皇、造型独特的英姿,把梧州引入了现代化城市。到1992年,以国家建设部颁发的标准衡量,梧州的高层建筑有200多栋,最高的21层楼,通高70多米;单体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有50多栋,商品房大楼面积最大的达2.78万平方米;厂房跨度最大为  36    。同年,全市房屋总建筑面积为694万平方米,比1950年的58.59万平方米增加10.85倍。同年,住宅面积318万平方米,比1965年的11.11万平方米增加27.62倍。市区人均居住面积为5.80平方米,是1981年的3.74平方米的1.55倍。 19931995年,对全市各主要街道临街房屋进行立面装修,按统一的规划粘贴锦砖、瓷片,“穿衣戴帽”工程于1995年基本完成,计有29条街道,989幢房屋,装修立面共28万多平方米,梧州古城面貌焕然一新。房地产开发事业的发展又兴起了一批高层建筑和住宅小区,1999年和20008月,楼高27层的国泰广场和楼高29层的电信大厦先后竣工,2000年,恒祥花苑、华洋花园等一批示范生活小区动工建设。同年,市区实有房屋建筑面积1060万平方米,实有住宅建筑面积545万平方米,城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9.30平方米。2003年,河东旧城区保护性开发的步伐加快,具有岭南风格的骑楼城工程已开工。

       道路。194912月,梧州市区共有街道69条,巷道29条,总长度19.76公里,面积0.12平方公里。其中高级道路长8.08公里,面积0.07平方公里。改革开放以后,梧州城市道路建设加快,至199312月,市区道路(街道75条,巷里113)总长76公里,等于解放初的3.85倍,总面积0.80平方公里,等于解放初的6.50倍,其中高级、次高级路面总长63公里,等于解放初的7.80倍,面积0.72平方公里,等于解放初的11倍。排水渠长度77公里,等于解放初的4.倍;砌石防洪堤长度3公里,码头45个。兴建山洞市场面积8000多平方米。1996~2000年,建设、改造、拓宽了奥奇丽路、西江一、二路、西环路等一批路段,市内道路大为改观。2000年末,市区道路长134公里,面积138.93万平方米。2002年,新兴一、二路示范街改造工程已完成并投入使用。年末城市道路总长度206.87公里。

       桥梁。梧州城区被江河分成东、西、南3片。元代以前,城内陆路交通用马车,水路交通靠渡船。明成化七年(147年)和八年先后建成桂江浮桥、苍龙浮桥。1950年重建桂江浮桥,  1966     10     24    ,动工兴建桂江一桥(梧州大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国民经济蓬勃发展,加快了梧州建桥的步伐。先后兴建了枝江二桥和梧州西江大桥等桥梁。至1993年底,修建的钢质、混凝土桥梁有思扶桥、新兴桥、西环路立交桥、南环路天桥、桂江一桥、桂江二桥和西江大桥7座桥梁,总长  2225.30    ,面积4.02万平方米。桂江一桥、桂江二桥和西江大桥的建成,把被江河分割成几块的梧州市城区连成一片。

       19982001年,梧州云龙大桥、鸳江大桥、紫竹大桥和莲花大桥先后竣工通车。云龙大桥位于梧州市区东侧,横跨西江南北,是一座单塔斜拉索桥,也是梧州利用外资建设的第一座大桥。鸳江大桥主孔是三孔自锚式钢管砼系杆拱桥,位于桂江、西江、浔江三江交汇处。

       2005年,全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6.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8%。河东升龙秀湾、改造一新的西堤路成为市内亮丽的风景线;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标志性建筑西江明珠塔在建中。城建“三年大变”目标基本实现。年末城市道路总长度349.8公里,比上年增加14.4公里。道路面积626.4万平方米,增加28.5万平方米,人均占有道路面积12.89平方米;年末全市建成区面积为63.72平方公里。全年新装路灯4021盏。年末拥有公交营运车辆295台,增加80台,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5.37标台,全年公交客运量4688.5万人次,增长8.9%。年末城镇自来水普及率为91.1%,燃气普及率为85.6% 
     2005年内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的指标以内,各环境质量要素达到了相应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并保持在较好的水平。2005年空气环境质量主要指标全部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要求,其中市区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平均值为0.028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日平均值为0.018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为0.043毫克/立方米。酸雨频率为62.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49.3分贝,交通噪声平均值为69.3分贝。地面水质达标率维持在100%。城市生态环境继续改善。年末城市绿化覆盖面积2937公顷;园林绿地面积2765公顷;公共绿地面积387.4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97平方米。

  

(碧痕整理文图)     

 


云龙桥头


潘塘住宅新区


彩虹桥


骑楼步行街


骑楼城流光溢彩

上一篇:和平路

下一篇:东中路

返回列表

二维码

本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