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路
作者: 梧州档案信息网日期: 2011-01-20来源: 本站 打印

今和平路,是二街合一路,很象“T”字形。大街是东西走向,从四坊路和九坊路交接口至大中上、下路交接口这一段,民国前叫道前街、县前街、西门城基,民国25年统称大西街。另一段是南北走向,从南环路与四坊井路交接点起,至市委宿舍及和平粮店侧门止。明、清年代叫府前街,民国简称“府巷”,民国25年改称博爱街。1953年博爱街与大西街合并,改称和平路,取“中国人民热爱世界和平”之意。
      明、清时,今和平路属保伦坊管。民国期间属城中镇公所。解放后,19506月建立城中、城北、城南镇,大西街和博爱街均属城中镇管。19535月,撤镇城立第一、二、水上区人民政府,和平路属1区人民政府管。19558月,撤销城区政府,成立10个街道办事处,和平路属和平办事处管。19589月,撤销街道办事处,建立城南、城北和水上区公所,和平路仍属城北区公所。19604月,又分别改为白云、万寿、鸳江人民公社。196110月,万寿人民公社分为万寿、百花2个公社,并于11月成立万寿、百花区公所,并实行政社合一,和平路仍归属万寿公社管。1962年,万寿、百花合并为万寿人民公社(区)。19689月,撤销区公所,改万寿人民公社为红星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简称革委会)。19792月,撤销红星公社革委会,建立万委区革委会。19808月撤销革委会,成立万秀区人民政府,和平路仍归万秀区人民政府管。19908月,白云区人民政府并入万秀区人民政府,至此,和平路一直是万秀区人民政府管辖。1995年万秀区又划分城北、城中、城南、城东4个街道办事处,和平路属城中街道办事处管辖至今。
     在明、清年代,和平路曾驻有梧州府署衙门(在今二幼内)和县署衙门(梧州市委旧址),是梧州的府县政治中心。孙中山先生在民国1010月和114月(192110月和19224月),曾三次驻节梧州,指导辛亥革命,均从旧西门口码头上岸,行经今和平路进入市区。明、清时代,和平路口有座城门,叫西门。其位置在和平路走下九坊路、四坊路的斜坡顶上。民国14年(1925年)梧州拆城扩马路时拆掉。民国24年(1935年),梧州救灾善后委员会在(今蔬菜公司大门口)这空地挖建一个救火储水的大水池,在水池两边放有2个数千斤重的大石狮。想当年没有自来水和机械救火的情况下,此种办法有过应急救火的作用。大石狮的设置据传是镇邪之用,上世纪50年代这两只大石狮已搬到北山公园山顶存放。
      民国后,国民党政府在今原市委旧址驻扎“梧州专区警备司令部”,专门用军队镇压人民。19449月至19458月,梧州遭日军侵略而沦陷,日伪宪兵司令部强驻原国民党“梧州警备司令部”至梧州光复。1946年,在今原和平路教育局旧址,曾有过梧州光复后的第一间幼稚园,解放后曾改为“大西小学”,后合并民主小学。
      19501月,中共梧州市委员会成立,办公地点在今原市委旧址。此后,梧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地址也在此大院内办公。随后,中共梧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也在此办公。梧州市政协曾在今市蔬菜公司大楼办公,之后又在博爱路新建一座办公大楼,作为办公之用。按市委、市政府决策:将梧州市河东区原有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移。1993年市政府先期迁到河西大塘新楼办公。2006年,市委、人大、纪委、政协四大班子随即迁到迎宾路19号市联合办公大楼。
     现和平路市委旧大院已拆平挖地基,工人们正在忙碌建新的住宅楼。和平路和河东旧市区一样,拆旧建新,重新布局,使古老的旧城区变新貌,旧城区将变得更美丽。

上一篇:大中路

下一篇: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图)

返回列表

二维码

本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