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洒热血献青春 ――记梧州解放之初的广西工作团
作者: 梧州档案信息网日期: 2016-12-08来源: 本站 打印

在梧州市档案馆,馆藏着一批梧州解放后留下来的臂章和襟章,其中的一组印有“广西工作团”的襟章,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这些不起眼的襟章被时光冲涮得有点残旧,但它却见证了梧州解放之初接管城市工作的一段厚重历史。

19496月,叶剑英在赣州主持召开中共中央华南分局扩大会议,研究解放华南和接管城市工作等问题。会议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成立以叶剑英为第一书记、张云逸为第二书记、方方为第三书记新的华南分局,受华中局领导,直接领导广东、广西两省及省港工委,并确定成立广西省委,由张云逸兼广西省委书记。由于当时广西干部缺乏,华中局指示华南分局:一方面请中央从各野战军中调一部分广西籍干部去广西,另一方面由华南分局调一部分干部去广西。其中考虑到梧州、郁林一带是白话地区,要从广东抽调干部去。 1014广州市解放后,华南分局即在广州组织建立广西工作团,陆续配备去广西的干部,待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广西后,即开赴广西参加接管工作。

当时分配到广西工作团的100多名干部,来自各个方面:一部分是南下的广西籍干部,他们有的是身经百战的解放军领导骨干,有的是富有经验的解放区干部;一部分是野战军会合解放广东的两广纵队和粤赣湘边纵队中的原广西籍干部;一部分是粤赣湘边独立教导营中原籍广西的同志,他们绝大部分是原在广州就读的进步学生和广州的地下工作者,由于受国民党反动派的政治迫害而转移到东江游击区的;还有一部分是从内地转移到香港的地下工作人员和一些爱国民主人士的广西籍同志。

广西工作团设在广州市西堤二马路的东亚酒店内,由雷经天任团长,罗培元和陈枫协助,组织学习党内有关文件和接管城市工作的政策,为接管广西做好准备。为了进一步扩大广西工作团队伍,广西工作团通过广州市的有关组织和已参加广西工作团的干部,动员一批原籍广西且志愿回广西工作的大中专学生以及其他社会人士参加广西工作团。其中一些非广西籍的同志,也积极要求到广西工作。经过自愿报名、组织审查后,先后组成了约300人的两个学生队。第一队由江枫、程希任正副队长,第二队由吕冰、蒙宜任正副队长,并抽调一部分干部到这两个队协助组织培训工作。学生队的培训地点设在广州市文明路原中山大学附属中学(旧称平山堂)内。

1949 1125 ,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梧州,广西工作团即决定分两批开赴广西。 1128,张华、陈枫率领广西工作团的干部暨第一队学生队乘花尾渡从广州启程沿西江上梧州,中途在肇庆峡附近,有不明身份的人群架着机枪占据山头,疑是土匪。张华便命令广西工作团全体成员进入大仓,只留护船的解放军守在船头和船旁,严阵以待。同时指挥渡船全速前进。渡船没有遭到袭击,于 1130安全抵达梧州。 1212,雷经天率领广西工作团第二队学生队乘船离开广州,14日到达梧州。

12 1 ,梧州市军管会宣告成立。广西工作团中原安排在梧州地区工作的同志立即转到市军管会,会同地下党和解放军驻城部队开展各项接管工作,并维持社会治安。梧州市军管会由谢扶民、陈枫、曹传赞分别担任正副主任,但当时谢扶民因事未到梧州,由张华代主任。梧州市军管会下设六个接管委员会,由广西工作团的干部负责主持。江平秋任行政接管委员会主任,程琪任财经接管委员会主任,陆地任文教接管委员会主任,杨明任军事接管委员会主任,黄玉祥任交通接管委员会主任,刘澄清任邮电接管委员会主任,军管会秘书长由覃延年担任。军管会还设有一个群众运动工作委员会,由地下党领导人罗杰林担任主任。

广西工作团中原安排到郁林(后改为玉林)地区工作的同志,在梧州停留数天后,由谢鹤筹、高仕克率领开赴郁林。他们一行约50人,先乘船到贵县,再转车于 1216抵郁林。 1217,中共郁林地委和郁林地区专员公署宣布成立,广西工作团的成员大都安排在地委和专署机关,开展接管和征粮等工作。

12 14 ,广西工作团第二队学生队到达梧州后,一部分同志随雷经天赴省会南宁参加筹备广西省委和省政府的工作,其余则在梧州继续组织学习,约半个月后,一部分分配在梧州市和梧州地区工作,另一部分分配到郁林地区工作。

12月下旬,张云逸从广州带了一批干部回广西,途经梧州。由于谢扶民因事未到梧州,张云逸决定组建中共梧州临时工作委员会,由张华任工委书记(兼梧州市委书记),并把一同南下的骆明留下在梧州地区任专员,组成了梧州地区的党政机关,并从梧州市抽调一部分原广西工作团的成员到梧州地区工作。

现年88岁,曾参加过广西工作团接管梧州工作后来担任过市政协主席的甘牛说,1949年正在中山大学社会学系学习的他,积极参加地下学联活动和学校党组织进步学生成立的“应变委员会”,因国民党镇压学生民主运动,被捕入狱,幸得共产党营救,出狱后仍留校继续参加护校和应变工作。受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鼓舞以及进步思想的影响,在广州学习和生活了两年多略懂白话的甘牛满怀爱国救民情怀,毅然报名参加了广西工作团。他到达梧州后,即参加了刚成立的军管会行政接管委员会,投身到接管苍梧县政府和第三区专员公署工作中去。期间他不畏艰难,深入各街道、农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提高群众的反特防特意识,支持政权建设。还多次带领解放军到居民区隐藏点围抓匪特。1950年元旦梧州市人民政府成立,甘牛还担任市政府工作队长、市长江平秋的秘书。甘牛对参加广西工作团那段历史记忆犹新。

莫道征途路漫漫,愿效江水去不还。当年广西工作团的同志都是响应党的号召,坚决服从党的分配,志愿到广西工作的。其中既有经过革命斗争长期锻炼的老干部,也有不少是新参加革命工作的同志。他们经过学习,怀着一颗火热的心,把青春奉献给社会主义事业。不论新老干部,到达广西后,都服从组织的安排,参加了城镇和乡村的接管工作。在当地人民政权建立后,就转为地方干部,投入到恢复经济、维护治安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中去。在工作中他们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坚决完成任务,成为地方工作的骨干力量。五十年代初在征粮、剿匪工作中,有的同志同敌人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为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如广西工作团成员曾辉葆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原籍广东南海县,父亲侨居美国,常来往于美国与香港之间,家境富裕。曾辉葆七岁就随母从美国回香港生活,后来在广州就读于岭南大学,接触到一些进步同学,初步接受了革命思想。194910月广州解放后,他毅然参加广西工作团第二批学生队,决心献身于解放广西和建设广西的事业。12月,他随广西工作团开赴梧州。当时他只带随身行李,没有其他多余的衣物,但却带了13副眼镜。同志们问他为什么带那么多眼镜?他说,我深度近视,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眼镜,到广西山区去,不多带几副眼镜的话,万一打碎了眼镜,叫我怎么工作呢?可见他是下了极大的决心到广西艰苦的地方去干革命的。到梧州后不久,曾辉葆同志被分配去平南县工作,初任平南县青干班教导员,后任平南县同和区工作队长兼官成乡工作组长。他带着深度近视眼镜,不辞劳苦,奔走在山区各地。他深入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建立农会、民兵组织和儿童团,组织农会会员、民兵和儿童团员站岗放哨,监视坏人,并没收部分地主的枪支。19502月,在保卫粮仓时,不幸被土匪掳去,挖掉了眼睛,仍坚贞不屈,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4岁。后来,党和政府把曾辉葆的遗骸安葬在平南烈士墓内,追认他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员、革命烈士,并刻碑以志其感人事迹。

在和平建设时期,广西工作团的同志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为党为人民鞠躬尽瘁,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他们过去不论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中,不论在岗工作还是离退休后,都始终坚定革命信念,自爱自重,珍惜荣誉,发挥余热,关心和支持梧州的建设和发展。

1989 1125 ,是梧州市解放40周年纪念日,梧州人民对这一光辉节日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广西工作团作为为梧州解放作过贡献的革命组织应邀派员参加了集会。老战友重逢,分外高兴,他们即兴赋诗或即席发言,以表达当年参加革命的豪情壮志。之后,广西工作团留梧的同志单独举行了座谈,商定成立“广西工作团联谊会”,并出版史料性刊物。

作为联谊会的牵头人甘牛即兴赋词一首《满庭芳》:“满座高朋,英姿飒爽,个个气宇轩昂。四十年心血,硕果盈枝香。今日重逢战友,情切切,笑指微霜。长河浪,轻舟快楫,征棹再飞航。韶光,自难忘。峥嵘岁月,接管正忙。纷繁无顾,把灯飞觞。霜雪赢来铁骨,堪慰者,廉颇犹刚。循航向,坚贞不二,奋力渡彼方。”表达了 甘老 先生见到久别重逢老战友的那份喜悦和豪迈心境。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当年这些为革命为梧州操劳了一辈子的老同志大都相继谢世了,健在的已步入耄耋之年。但他们为接管城市,甘洒热血、奉献青春,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革命和建设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的。(何敏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