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梧州的三大洋行
作者: 梧州档案信息网日期: 2015-09-09来源: 本站 打印

梧州航运在近代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我们在谈论梧州航运史的时候,都会少不了说到清末民初进入梧州经营航运业务的三大外属机构——渣甸洋行、天和洋行、人和洋行。

梧州是华南地区仅次于广州的第二内河大港,对外贸易繁荣。1897年,梧州港对外开埠后,大批的外轮进入梧州,在进出梧州港船舶中,外轮就占了95%1902年和1903年,香港英商在梧州分别设立渣甸、天和、人和三大洋行,经营和控制梧州航运业务,时间最短的有8年,最长的达35年之久。

渣甸洋行(1902——1910,该洋行直属香港、广州沙面“英商渣甸洋行”,1902年在梧州购置大同街口水位码头,建水筏货仓,“英商渣甸洋行梧州分行”即设在水筏上,聘任叶贯一(中国人)负责,专营湾泊和代理梧港线、梧穗线及上游其他各航线航运业务。营业上,在规定计收船舶筏租及接货佣金的同时,兼代理货物运输(中转)报关纳税作为副业。

当时,香港英商太古洋行的两艘大型客货轮“连滩”、“新会”,澳门驻广州沙面葡商的两艘大型浅水客货轮“高亚”、“的利”,也是渣甸洋行湾泊代理的。1908年,我国西江航业公司成立,自置梧州水筏,备有航行梧港、梧穗两线的客货轮船,提出“中国人搭中国船,自货自运,不受外国人欺侮”的口号,与洋行洋轮作针锋相对的斗争。1910年,渣甸洋行、英商“连滩”、“新会”等轮船,营业不振,几经挣扎,终于将水筏、水位码头、船舶变卖,宣告结束。

天和洋行(1902——1928,该洋行属香港英商“天和洋行”,其大班为英人“崩架”(音译)。1902年,崩架亲自来梧开办航运、水筏、机器船舶修理等业务。在梧州海关至邮政局(今工人医院和大较场)对开一带河堤,购置大面积水位码头,建水筏一座,挂出“天和洋行梧州分行”的牌子,聘请黄恺朋(中国人)为分行负责人,代理大班职务。后期转聘澳门冼卓文为大班。1928年间,该行由于黄恺明、崩架相继死去,营业不佳,宣告结束。

该洋行的经营业务,可分为两大部分:(1)主营西江上下游各航线的机动航运船舶、代理湾泊各线机动船舶;(2)设立天和船舶修理厂,自造机器船舶,兼营机器船舶修理。

该洋行一开始就与澳门商人最先来梧开办的“新安”、“和贵”两艘货轮航行梧港线,湾泊天和洋行水筏。1903年,又增加代理和湾泊法商“里保第”客货轮,来往梧州——江门——广州间。法商自诩此轮为高级邮船,提高了客位价和货运费,以致客货减少,再加上管理不善,亏损过多,于1909年停航,把轮船卖给其他航商,改航广东别线。

天和洋行在经营湾泊、代理航运船舶的同时,也兼营代客运输中转、报关缴税等业务,其计收佣金办法与渣甸洋行所规定的相同,每年均获得丰厚的利润。

1913年,天和洋行再由黄恺朋引线,由崩架与旧军阀陆荣廷、莫荣新合作,共投资港币50万元(崩架占30万元,陆、莫占20万元),在香港购买潜舰(内燃机)两台,由香港太古造船厂新装一艘载量和客位特多的浅水大型客货轮船,初拟名“荣廷”,后因陆、莫认股交款不足,改名为英商“江宁”,于1914年行驶梧港线。其后又因该轮机器损坏,经常修理,航行时断时续,经营失利,曾向香港太古洋行买办胡禧堂的安轮船公司,揭借港币10万元,作为资金周转,负债纳息使用。1919年洪水期间,该轮船航行途经肇庆桂林头地方,不慎搁浅基围顶上,数年无法脱浅,业务被迫停顿。1915年,按所借债款将此轮卖给与胡禧堂有关的英商同益轮船公司,设法脱浅,拖回香港,改装蒸汽轮复航梧港线。此外,天和洋行所属的天和机器船舶修造厂,曾改装了一艘客货轮“电光”,于1907年开始航行梧邕线。后来,又陆续改装了“电龙”、“电马”、“电泰”、“电行”等5艘客货电轮,先后均派航梧邕线,为该行在西江上游航业的鼎盛时期。后因1919年“江宁”不慎搁浅事件的影响,该行将航行梧邕线的5 艘电轮卖给我国内航商,易主改名,继续经营。天和机器造船厂在营业上获得了较好的利润,后来因其老板崩架患病在香港治疗,不能来梧,才邀请该厂总管工程负责人利和前来清理账务,并将该厂的一切设备全部作价出让给利和经营,并将“英商”改为“华商”,仍用“天和机器造船厂”旧名。

1923年,崩架病危,向香港政府办财产清理及产业继承手续时,立下遗嘱委托其妻的亲属、澳门我国商人(新安、和贵两轮的股东)冼卓文继承其业务。冼卓文将业务范围收缩,减少员工,只湾泊代理梧港线“新安”、“和贵”两货轮,苟延残喘,于1928年结束天和洋行业务,并将梧州仅存的水筏一座卖给梧州海关,作为海关外勤办公查验货物的水筏使用。“新安”、“和贵”两轮虽仍航行营业,但改由梧州万安水筏湾泊代理。

人和洋行(1903——19381903年,香港英商人和洋行大班英人洪子仪,亲自来梧投资经营机动船舶航运,购置水筏(货仓堆栈),又租赁湖广会馆码头(现大同路口)湾泊,设人和洋行梧州分行,雇用秦纯之(中国人)为分行负责人,经营时间长达36年,是帝国主义入侵我国后,外商来梧经营航运历史最长、牟利最多的一个行业。其在梧州自置水筏一座外,还自置机动客货轮航行梧港线,收购与代运锰矿及其他矿产物资出香港;代理湾泊梧港、梧穗两线及西江上游梧柳等航线的客货轮船或客货民船的业务;代理运输中转国内外各埠的出入口货物,代报关缴税,代理梧港线不定期的轮拖趸船(驳船)运输大宗物资如矿产、柴炭、竹杉的报关缴税等业务。

该行湾泊代理梧港、梧穗两线客货轮船,所泊筏租,代理接货佣金价格标准与渣甸洋行、天和洋行相同。不同的是临时代理梧港线不定期轮拖趸(驳)船,每班计收代理费20——30元元不等:代理接货佣金,根据货运收费总金额计收百分之五。另外,1909年至1925年间,该行独揽梧柳线美商的“利富”、“利国”、“利民”、“利强”等四艘客货电船的代理权,每船每班收费10元;接货佣金亦按各船每班货运总金额计收百分之五。该行还在南宁设立分行,代理邕梧线、邕色线“日光”客货轮业务。

1903年至1908年,该行在梧港线掌握有“镇威”、“镇波”两艘客货轮。中间因我方对外轮不满,提出“自货自运,中国人搭中国船”的口号,掀起抵制外轮的风潮。梧州商会又集资经营航运,积极购置船舶,老奸巨猾的英商洪子仪,原已有意放弃“镇威”、“镇波”两艘旧式轮船,另购新型快轮,这时洪子仪对我方说:“你们想经营航运,很好,我可以将‘镇威’、‘镇波’折价平卖给你们,并代为在香港和广州办理换证,改悬中国旗,改船名等手续。”双方协商后,1908年初,我方梧州西江航业公司购买了这两艘轮船,改名为“广威”、“广泰”,继续航行梧港线。

同年,洪子仪又在香港与英国籍的黄允如合资开办“广荣轮船公司”,以其弟洪子荣名义注册,购造新型钢质浅水“大明”客货轮。同时代理入英籍的麦祝龙独资经营的新型钢质快轮“高州”,继续行驶梧港线。1925年,“大明”轮最大的资本业主黄允如因在香港、上海经营矿产及糖业失败,“大明”轮股东改组,“高州”轮易主。但因新造的特大型“大兴”轮又未能出厂,洪子仪左右碰壁,最后只好乞其在香港的亲翁“何东爵士”,作为人和洋行的大后台,拿出巨额资金,扩大组织,直接管理“大兴”、“大明”两轮,妄图挤垮梧港线我国民族资产船只。1936年,洪子仪病死香港。1938年,香港沦陷,该行宣告破产。

1909年至1922年间,长期代理的有英商四艘客货电轮,并附拖美孚洋行运销柳江各地的大宗火油。后来,美孚将四艘电轮卖给我国商人,另行经营,更改船名和航线。

1924年,该行代理人泰纯之死后,由我国商人潘以侃代理。1938年,日寇飞机空袭梧州,该行水筏被炸毁,营业终止,全部业务结束。

西江奔流,波翻浪涌。渣甸、天和、人和三大洋行在梧州早已成为历史,拂去岁月的尘埃,我们仍可以看到这些洋行的兴衰与沉浮,看到近代梧州航运业饱受外强宰割和欺凌的历史。(何敏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