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纪念章,揭开一段历史(图)
作者: 梧州档案信息网日期: 2012-04-28来源: 本站 打印

 

2012 427 上午,广西梧州市档案馆接待了该市蝶山区夏郢镇一个姓刘的同志,该同志拿着一枚纪念章(见下图),要求了解相关情况。

经了解,该同志4岁时父亲去世,父亲去世前将纪念章交给他母亲严密保管,直到该同志84岁的母亲去世前才将纪念章交到该同志手上。

经档案馆的工作人员细心查看,纪念章表面铸有如下文字:广西建校梧州区特训班第一期结业纪念章。

经查阅相关档案资料终于了解到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原来纪念章上的广西建校全称是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是抗日战争时期桂系军阀在广西桂林创办的一所培养地方干部的学校。学校的任务是:“适应战时政治需要,培养基层工作干部,充实地方建设,促进地方自治,树立民主政治之宏基,完成抗战建国之伟业。”但实际上这所学校是桂系军阀为巩固和扩充其势力的需要而设立的。然而,从该校创立的那一天起,其领导权基本上掌握在中国共产党人的手中。学校的教学方针、教学方法和内容很大程度上借鉴当时延安的“陕北公学”和“抗日军政大学”的办学经验。因此,许多人把它称之为“南方抗大”。该校虽然只存在了两年的时间,但它为广西各地培养了大批的地方干部,对桂林抗战文化和广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该校校长由广西省政府主席黄旭初担任,但实际工作由教育长杨东莼负责主持。杨东莼利用其有利地位,招聘了一批中共党员、爱国民主人士到地干校任职任教。并招收了大批进步青年到校学习。同时,杨东莼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策略,拟定了一整套办学方针、方法和内容,使之成为一所新型的抗战干部学校。

为适应抗战建国及本省建设的需要,大量培养基层工作干部并加强训练效率起见,该校自第三期起确定以训练乡镇长为中心任务,关于村街长的培训,决定在各行政区分设特训班。第一期为龙州区特训班,19404月开班,627日结业,639人参训。当年夏天日寇再陷龙州,特训班转移至百色,改为百色天宝区特训班。

第二期为桂林平乐区特训班,附设在该校开班,共开办两期,时间为1940311日至1940831日,共1304人参训。

第三期为柳庆区特训班,第一期于1940810日开始训练,训练期两个月,584人参训。

最后一期为梧州区特训班,于194010月开办。刘同志的父亲就是在该班参训的学员。

该同志的母亲由于担心受到政治运动的牵连,一直没有把该同志父亲的这段历史告诉他,直到临终前才把这枚纪念章交到他手上。

在梧州市档案馆的帮助下,他终于了解清楚其父亲的这一段历史。(梁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