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今年顺利完成王水村脱贫摘帽任务,根据县镇的要求,村“两委”班子认真研究,全面梳理总结了近两年王水村脱贫攻坚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对今年脱贫攻坚工作和整村脱贫摘帽销号面临的新形势进行了科学分析,准确把握全村脱贫攻坚工作发展的关键问题和发展态势,理清和明确了存在问题与发展的目标任务。根据王水村实际情况,制定王水村2018年精准脱贫摘帽销号工作实施方案。
一、脱贫摘帽各项指标达标情况
(一)村“十一有一低”现状
1.有特色产业方面。王水村主要有优质杉、砂糖桔、酸梅、油茶和蜜蜂养殖等特色产业。目前,除了王水村村民合作社外,还成立了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是王水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峻川农民合作社、金绿丰农民合作社,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都吸纳有贫困户参加,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带动贫困户致富的平台载体。全村48户贫困户通过上级支持的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入股王水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种植砂糖桔、酸梅、油茶和养殖蜜蜂,使特色产业覆盖所有贫困户。
2.有住房保障方面。王水村共有农户247户,经调查核实还有16户未有稳固住房,其中贫困户4户,有住房保障占比94.2%。为解决村民无稳固住房困难,通过加大危房改造力度,解决无稳固住房户住房问题,争取稳固住房达标率达98%以上。
3.有基本医疗保障方面。经过动员,全村村民参合率达99.2%,所有贫困人员参合率100%。
4.有义务教育保障方面。村内47名适龄儿童少年没有因贫辍学。
5.有安全饮水方面。有1户村民尚未有安全饮水,拟采用引山泉水方式,解决饮用水问题。
6.有硬化路方面。已于2015年建成了通行政村硬化水泥路,10个村民小组有4个2016和2017年修通了硬化水泥路。
7.有电用方面。经调查摸底,有10户村民尚未接通网电,接通网电占比为96.3%。
8.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2015年按要求建成了村级服务中心,面积共260平方米,村委有办公场所、宣传栏,村内有标准化卫生室,有戏台、农家书屋,村委已通网络宽带。尚缺篮球场。
9.有电视看方面。经调查摸底,全村有222户村民有电视机,占比90%,通过安装卫星电视接收器,能收看到中央台、广西台卫星电视节日,大部分贫困户都有电视看,少数贫困户因自身原因未购买电视机,但有智能手机上网,可及时了解中央和自治区方针政策。
10.有集体经济收入方面。王水村是空壳村,没有任何公共资源可用于发展集体经济,没有任何集体经济收入。2017年,利用扶贫集体资金50万元和党建扶贫集体资金10万元投入镇扶贫项目古泻农林产品加工基地开发建设,每年有8%的利润分红,现在项目已运转,今年即有租金收入,预计年底股金分红收入会超过3万元。
11.有好的“两委”班子方面。村“两委”经换届调整,村总支书记是80后,村主任是90后,年富力强,有干劲有冲劲,村“两委”班子更具活力,能较好地履行职责,较好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不存在软弱涣散党组织的12种情形。
12.一低于方面。即贫困发生率低于2.6%。王水原有贫困人口176人,2016年脱贫5户25人,2017年脱贫16户74人,2018年计划脱贫17户57人,届时贫困发生率将降至2.1%。
(二)预脱贫户“八有一超”情况
1.有收入来源。17户57人预脱贫户通过各种形式都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2.有住房保障。17户预脱贫户中,砖混结构住房16户,住房面积人居超13平方米,土木结构住房1户,拟于年内通过危改完成建房,届时将全部解决稳固住房问题。
3.有基本医疗保障。48户贫困户176人包括17户预脱贫户57人已全部购买新农合或者其他方式的基本医疗保险,参合率100%。
4.有义务教育保障。没有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因贫辍学。
5.有路通村屯。贫困户所在村组大部分通泥土砂石路,路基宽度达4米,机动车能通行。
6.有饮用水。17户预脱贫户通过采用引山泉水方式,解决了饮用水困难问题。
7.有电用。有1户贫困户家中尚未接通网电。
8.有电视看。17户预脱贫户中,有2户没有电视机,但可以通过家庭100米范围内邻居有电视机,而且有手机,能解决收看电视问题,能收看中央或者广西电视频道,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新闻信息。
9.年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通过产业扶持,不断增加贫困户收入,确保贫困户家庭当年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党建引领、产业开发、基础改善、村容整治、管理民主为工作重点,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抓住农村扶贫开发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机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注重精准发力,坚持整体推进与精准到户、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各方支持与自身奋斗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脱贫攻坚工作格局,确保到年底王水村整村如期脱贫销号和脱贫户全部达到“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全面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加快王水村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三、主要工作任务和工作措施
(一)抓好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夯实脱贫攻坚基础
1.着力推进村组道路硬化。积极向上争取宜居乡村建设、一事一议、扶贫基础设施、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第一公里•桥”等项目工程,加快村组道路整治硬化步伐,解决产业发展交通瓶颈。今年计划硬化16公里通组道路,建设2座桥梁,改善村民群众的交通出行条件。
2.住房保障。加大危改建房宣传力度,提高村民建房积极性,特别是4户贫困户要落实指标,通过危房改造,解决贫困户无稳固住房问题。
3.水利设施建设。争取县水利部门支持对年久失修的德富组1500多米水圳进行“三面光”改造。
4.农村电网改造。在德富组新安装一台变压器进行增容改造。
5.村庄环境整治。进一步巩固生态乡村建设成果,努力构建常态化的保洁工作机制;实施道路绿化美化工程,栽植各类绿化苗木。
(二)强化产业培育,打造特色品牌,不断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确保其持续增收致富
产业是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核心。要引导王水村在优质林果连片种植、蜜蜂规模养殖两方面进一步探索,做大做强,引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形成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经营,形成和打响自己的特色品牌。
1.杉木产业。稳步发展优质杉种植,管护好近年种植的6000多亩优质杉木,让杉木成为村民永续发展致富增收的长远产业。
2.砂糖桔产业。依托王水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管护好2015年种植的200多亩砂糖桔,特别是要以旱田组150亩连片砂糖桔种植示范基地为中心,争取今年进入挂果期的砂糖桔能获得好收成,让砂糖桔成为带动贫困户致富增收的中短期产业。
3.酸梅、软枝油茶产业。管护好2017年贫困户散种的120多亩6600多株酸梅和160多亩18000多株软枝油茶,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激发全村(特别是有劳动力贫困户)群众的种植热情,让酸梅、软枝油茶成为村民致富增收的中长期产业。
4.蜜蜂产业。2017年,通过党建引领、党支部主导、合作社带动贫困户集中养殖蜜蜂,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入股王水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贫困户全覆盖,承包户以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入股,村委、贫困户和承包户按比例分红,增加村委及贫困户收入。今年要切实强化管理,形成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经营,进行商标注册,统一包装,形成和打响自己的特色品牌,保证产业效益,实现村委、贫困户和承包户增收。让养殖蜜蜂成为村民致富增收吹糠见米立竿见影的产业。
5.开展八角低改。由王水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头,建设八角苗圃场,进行八角种苗矮化嫁接改良,为村民提供优质八角种苗。
6.抓好劳务经济。今年安排2至3期集中培训,5次以上的分散培训,组织有创业劲头的有志青年外出学习1至2次,使每个贫困户至少有一人掌握致富技能,有效提高群众务工收入。在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用工优先雇用贫困户,最大限度增加贫困户的工资性收入。
(三)推动项目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统领,以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实现农民共同富裕为目标,以建立集体经济组织及建章立制为抓手,以党建引领、合作社主导、村集体成员参与的农业股份合作经营为主要模式,充分挖掘农村土地、种养殖等资源的内在潜力,推动项目的发展。
1.古泻农林产品加工基地建设
本项目利用上级扶持村集体经济资金50万元、党建扶贫资金10万元共计60万元,通过合作社投资入股古泻农林产品加工园区,为利用狮寨农林果资源进行加工的厂商提供场地,主要有木材、八角、酸梅、茶叶、油茶的收储、加工、外销。不仅促进本地资源升值增值,而且促进特色农业、优质特色种植养殖业的发展。
2.酸梅、软枝油茶种植
本项目利用上级扶持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5万元,通过合作社集中统一采购种苗,由贫困户种植,形成规模化产业。
3.蜜蜂养殖
本项目利用上级扶持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28万元,通过合作社集中统一采购种苗,由有专门养殖技术的蜂农(贫困户)承包养殖,合作社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一体化运营模式,确保蜂蜜产品从养殖、生产、销售全过程的质量安全。形成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经营,形成和打响自己的特色品牌。
4. 便民超市(电商平台、村信息服务中心)
便民超市,面积约60平方米。这样,既可作为方便村民群众购物的商店,对外销售王水村农副产品和土特产品的电商平台,也可作为村信息服务中心,为村民收集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方便村民群众。通过代销代购,增加集体收入。建设经费约需6万元,由后盾帮扶单位提供资金支持。
(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建设美丽王水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王水产业、生态、文化、治理、民生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王水经济社会发展。
1.发展现代农业为支撑,打造产业兴旺的新乡村。要大力发展高质量的现代农业,引导王水产业加快向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要增强产业融合发展,充分运用“互联网+”“农业+”“旅游+”,整合大家的产品、渠道等资源,建立建设村共同的电商平台,发展订单式农业,让更多的农产品走出去,销得好。培育村蜂蜜特色品牌,做好王水村休闲旅游项目规划,逐步开发容顶、亚燕顶旅游项目,因地制宜实施“一村一品一店”建设行动,加快发展智慧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实现一二三产有机融合。
2.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打造生态宜居的新乡村。王水是生态林保护区,良好生态环境是王水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王水的发展要走不开山、不砍树、保持原生态、绿色发展的路子,要加快形成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完善、社会安定和谐、宜居宜业宜游的全域美丽乡村。通过努力,实现王水村从局部美到全域美、短期美到持久美、外在美到内在美、环境美到人文美的转变。
3.以繁荣乡村文化为重点,打造乡风文明的新乡村。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王水村道德讲堂建设,加强对村业余乐队的引导,发挥业余乐队繁荣乡村文化、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的作用,努力塑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要加强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计划。
4.以推进乡村治理为基础,打造治理有效的新王水。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要深化和创新村民自治实践,更好发挥村民监督、乡贤文化等积极作用。要拓展村级服务中心功能,力争实现农民办事不出村。
5.以不断改善民生为取向,打造生活富裕的新乡村。要深入实施富民增收和农民收入倍增行动,大力鼓励支持村民就业创业,增强“造血功能”,实施好贫困村帮扶工程,确保今年全村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脱贫目标。
6.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引擎, “三农”要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村产权制度改革,切实增强工作的动力和活力。抓好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力争2018年完成权证发放90%以上。积极引导村民通过盘活资产,探索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把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比较充分地激发出来,加快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五)强化政策保障措施,促进脱贫攻坚社会化
大力宣传党的扶贫开发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入推动政策落实,保证完成整村脱贫摘帽任务。
1.文化扶贫。新建篮球场1个,周边顺带建设村民健身活动场所和戏台、舞台,投资16万元。实施亮化工程,在篮球场周边栽植各类绿化美化苗木,安装太阳能路灯。在传统节日组织村民开展各种娱乐活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2.教育扶贫。加强村小学建设,建好儿童之家,确保适龄儿童入园入学,没有因贫辍学学生。
3.社会救助保障。将低保、大病救助等民政救助资金积极向贫困户倾斜,落实社会救助保障措施,确保贫困户基本生活。
4.强化金融支持。明确信贷支持扶贫工作任务,加快信贷扶贫步伐,为有贷款意愿、有劳动能力、有还款能力尚未获得贷款的14户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三年期限的惠农贴息贷款。
(六)强化党建引领,让村“两委”成为脱贫攻坚精准帮扶的领导核心
1.提升素质,强化履职能力。要创新党建工作模式,着力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努力提升村“两委”班子在创先争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党员、社会稳定、党风廉政建设、民政、致富带富等方面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组织开展好党员教育培训,帮助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切实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带头人引领作用,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的基层基础。
2.制度化管理,规范班子运行。进一步健全完善以目标考核管理、村务公开、激励奖励为主要内容的村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村“两委”班子决策的民主、科学、公开。建立健全“四议两公开”机制,形成党群共建、共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格局,破解脱贫攻坚过程中的诸多矛盾问题,增强新农村发展后劲。
3.强化作风建设。树立一心一意为贫困户和群众服务的理念。不断强化村干部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加强对村级事务的监督管理,加大村党务、财务公开力度,主动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建设壮大党员义务代办员工作队伍,在脱贫攻坚精准帮扶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七)充分发挥后盾帮扶单位的作用。王水村的发展得到了后盾帮扶单位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今后,要加强和后盾帮扶单位的联系与沟通,争取后盾帮扶单位在村党建工作、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促进全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梧州市档案局
2018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