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名店、老字号(图)
作者: 梧州档案信息网日期: 2010-12-08来源: 本站 打印

在梧州市约1平方公里的河东老城区内,分布着22条骑楼街、560栋骑楼建筑。梧州骑楼面积之大、长度之长、范围之集中、保存之完整,在岭南的城市中是罕见的,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骑楼博物馆。梧州河东连绵成片的骑楼建筑见证了梧州历史的辉煌和繁荣。

梧州骑楼大规模建骑楼源于1924年底的一场大火。清朝,梧州特色民居主要以“竹筒屋”和仿北方的三合院、四合院为主。“竹筒屋”一般为砖木结构,大开间进深。大门有木板或砖石门槛,木门之内还设置有推栊(趟栊)和矮门,即使开启大门,屋内仍有推栊相隔。三合院、四合院采取北方的形式又结合了南方气候特点来建造,有单独的围墙,房屋内也是砖木结构。这种砖木结构的房子建造成本低,但是很容易发生火灾。

1924   1130  ,梧州发生特大火灾,北门外珠投岭24号商铺失火,时值东北风大作,火势蔓延入城烧毁4709间商铺,烧去全市7/10主要房屋。广西省绥靖会办黄绍�认为这次火灾如此惨烈,除风高物燥之外,街道狭窄,施救不便,亦是个很大的原因。因此,他提议把全市街道加宽,火烧区域如此,其它区域也一律重新改造。赞成者均自动照办,不愿意的就派兵强制执行。梧州市商埠局决定“拆城筑路,挖山填塘”,将五门和城墙全部拆除,扩大城区面积,用城砖筑地下水渠、铺砌街道马路,街市规格参照广州(这也是梧州为什么有“小广州”之称的原因之一,广州人到梧州,如同回到家、倍感亲切)。而原来的坊式房已不能满足日益繁荣的商业发展的需要,骑楼逐渐取而代之。

梧州海关旧址

位于梧州地委大院内,建于1918年,4层砖混结构,采用中西结合设计,从地层到顶层均为直立楼孔拱洞,内室柚木地板,其余走廊铺花阶砖。这座梧州第一座大量使用水泥建造的楼房,其平面布局和立面处理均运用典型的“芝加哥学派”手法,采用三段式处理;地层架空不作实际使用,则是采用中国南方干栏式建筑风格,以适应南方地区炎热潮湿的气候;所采用的外廊形式也是中国固有的建筑风格。189724日,梧州成为对外通商口岸;64日,在梧州大东桥下正式设立梧州关,称新关(又叫洋关),由外国人任关务主管,称税务司。根据耻辱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战败赔款4.5亿银两,以关税担保,凡通商口岸25公里之内府关划归海关管理,府关税款划作赔款。梧州为18个实行这一规定的通商口岸之一。自梧州开关至解放前近半个世纪,有35人任过梧州关负责人,先后有8个国家、31名外国人任梧州关税务司(代理税务司、帮办),其中英国人17人、德国人2人、法国人1人、比利时人1人、葡萄牙人2人、日本人3人、意大利人2人、挪威人2人、美国人1人。首任税务司为英国人阿歧森(J.Acheson)。梧州海关设立后,税务司将官邸设在冰井寺(梧州二中后山)内,1918年,才迁往海关办公大楼。

大东邮政局旧址

位于大东上路55号。中国的第一封电报就是从这个老楼里发出的。189764日,梧州府邮政分局成立,在梧州海关水上关筏设营业处,由梧州海关税务司任局长,首任局长由梧州海关税务司阿歧森(J.Acheson)兼任,也就是掌握在外国人的手上;19116月,营业处迁至会馆街;1919年,迁至大东路;1932年底,梧州邮局新楼建成,1933年迁入营业。1943年,梧州邮局营业处升为大东路邮电支局。

思达医院旧址

思达医院(Stout Memorial Hospital)旧址位于现梧州工人医院处。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基督教美国传教士麦惠来医生到梧州传教行医。光绪二十八年(1902),麦惠来回国学医期间,美国一热心主道的富商向麦惠来提出愿意捐助2500美元,要求教会以其已故亲属思达牧师的名义在梧州建办一家纪念医院。麦惠来答应了他的要求,在厂前街(现大东邮局处)购买铺屋1间(今大东邮局上侧)建医院。从民国2年开始,思达医院为扩建医院,租用竹园肚地段建医院。1918年开工;191917日第一层建成后,思达公医院即由厂前街迁入新址;19248月,思达医院建筑全部竣工,是当时华南地区最大的医院。建筑面积5364平方米,其平面布局和立面处理均运用典型的“芝加哥学派”手法,采用三段式处理。19241016日,医院举行落成庆典和开幕式。1951111日,思达医院改名为工人医院。

天主教堂

位于民主路经正里三巷3号。清同治九年(1870年),天主教广东省教区法籍明主教苏尔廉,命令原在肇庆一带传教的法国外方教会教士富于道到广西梧州传教。同年初冬,富于道抵梧,并购得房屋1所,打算作为传播天主教的立足点,但是受到梧州士绅及群众阻止,不久又被梧州知府查封。中法战争之后,梧州知府把富于道所购的房屋归还教会。由法籍传教士司立修负责修建,并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正式建立教堂,传播天主教。

基督教堂

基督教在梧州曾有四个教派,即梧州浸信会、梧州宣道会、梧州循道会和梧州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它们进入梧州的时间有先有后,各有自己的组织和教堂。浸信会最早进入梧州。浸信会的总部称美国南方浸信会差会,设在美国里士满。中华浸信会联会设在上海。两广浸信会联会设在广州东山。桂南浸信会联会设在梧州,梧州浸信会教堂设在大东上路153号。清同治元年(1862),美国浸信会牧师纪好弼由广东肇庆到梧州,用施医赠药方式与市民接触。当时中国备受外国侵略之苦,梧州市民对西方人没有好感,故传教艰难。直到同治四年(1865),纪好弼才在梧州竹椅街租到一室施医传道。但是按照租约规定,他只能白天工作,晚上回船住。1897年梧州开埠后,外国教会在梧州的活动才扩张开来。宣道会进入梧州的时间是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美国宣道会传教士斐约翰和医生高乐弼在梧州四坊街广和泰木材店隔邻购得临街山货店,并吸收梧州人入教。李富枝夫妇不久由澳门来梧州,次年他们在塘基街(今大中路)买了7间民房建立教堂。抗日战争时期,外国传教士撤离梧州,1944年,大中路教堂被日机炸毁。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大中路建道女校旧址重建了新的礼拜堂。19595月下旬,梧州市基督教各派教会进行联合,组织梧州市基督教会,堂址选定大中路宣道会。二十一世纪初,梧州市在大中路基督教堂处建中环大厦。大厦建成后,教堂迁到中环大厦二楼。

“日升昌”银号

座落在东中路。清光绪30年已有记载,属官银号,即私人开办、但专做官方生意的银号。“日升昌”是山西人开的银号。清朝时,交通不方便,商人来回押运金银既麻烦,又不保险。道光四年(1824),山西平遥“西裕成”颜料庄经理雷履泰把颜料行改组成经营汇兑业务的商行,取“如日初升,繁荣昌盛”之意,定名为“日升昌”,从此揭开了我国金融史上崭新的一页,“日升昌票号”有“中国第一号”的美称。该立面采用欧洲古典主义处理屋顶、山花、板等,同时也采用中国传统的鱼、虫、花、鸟等吉祥图案,为中西合壁巴洛克式骑楼建筑。

        均隆银号

开业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为梧州第一家私营银号。开业资本为白银3万两。

        福隆庄银行

梧州福隆庄银行,资本雄厚,在香港设有分行。与香港汇丰银行沟通,为外国货在梧州倾销服务。梧州是广西最早使用港币(纸币)和港毫(银币)的城市。港币在梧州一直使用到1950年。

       广西银行旧址

位于大中路47号。清宣统二年(1910年)成立广西银行,1917年总行迁来梧州,后经几度变迁。1932年,广西银行在梧州设分行。此楼为当时李宗仁、黄绍�、白崇禧的新桂系所建之广西银行大楼,主楼6层、高22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砖混结构,采用无梁楼盖进行处理,楼内两排立柱和四周墙体支承全楼荷载,大楼高耸,气势雄伟,当时人称“广西第一巨厦”。解放后,曾作为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楼,现为交通银行梧州分行行址。

交通银行梧州分行旧址

1938年交通银行总处核准在梧州在成立三等直隶支行,1941年改为交通银行梧州支行。此楼是1947年由建筑师谭天宗设计,1949年建成,为交通银行梧州支行旧址,五层西式楼宇,雄浑美观,别具风格。解放后曾为中国人民银行梧州支行行址。

新西旅店

至今己有60多年历史,是一幢西欧式钢筋水泥七层楼房,其平面布局和立面处理均运用典型的“芝加哥学派”手法,采用三段式处理。建国前是梧州最高最豪华的旅店,凭窗远眺,江风扑面,两岸景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为当时梧州标志性建筑之一,在广东及东南亚均享有盛誉。据传“民国最具传奇人物”——王亚樵在此留下最传奇故事。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有一位让蒋介石闻风破胆的暗杀大王。此人叫王亚樵,是一名职业杀手,曾行刺过汪精卫,也曾多次策划暗杀蒋介石,令蒋介石头痛不已。于是,蒋介石密令军统铲除他。但是,王亚樵十分狡猾,而且行踪飘忽不定,追杀他费了军统头目戴笠很大的劲。王亚樵在香港躲藏了一段时间后逃至广西梧州,并得到反蒋的李济深、李宗仁等人的资助,戴笠担心李宗仁、白崇禧鼓动王亚樵再次行刺蒋介石,便加快了追杀王亚樵的步伐。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王亚樵十分好色,他的踪迹最后败在情妇余婉君身上。余婉君有老公,老公被捕后,她曾经去南京探狱,被军统特务盯上,并暗中跟踪她到香港。王亚樵每月都寄生活费给她,而钱是从李济深老家梧州龙圩寄过来的。军统使用“美男计”俘虏了余婉君,余婉君带着军统特务到梧州抓王亚樵。在梧州,余婉君诱引王亚樵赴约到江边会面。而军统特务预先在约会地点埋伏,没有防备的王亚樵一露面,即被蜂拥而上的特务们乱刀砍死。

大同酒店旧址

大同酒店位于大石社(今大同路),是由广东罗定人黄睿卿、李玉堂、苏碧华等1920年合股筹办的。梧州开埠后,来往梧州与香港的船只(如升平、和贵、厘近、广宁、升昌、泗和等船)多停泊于大石社码头的水筏(有天和筏、恒安筏等),因此,大石社一带人来人往、十分繁华,大同酒店生意兴隆。大同酒店是梧州第一家颇具规模的现代旅社。它分前后两座,前座为两层西式洋房,地层设有中式宴会厅、西餐厅;后座是四层半砖石结构、公寓式楼宇,后座三层设有西式套房,带卫生间和阳台。每一楼层设有公共卫生间、洗漱间、冷热用水。四楼为普通客房和“太平间”(供八九人住)。当时,梧州商埠局、海关人员、国民党梧州党部要员等,常在大同酒店包房和宴客。英籍梧州海关税务司何华池、唐嘉敦、狄诗乐、安期尔、威勒鼎在任期内都是大同酒店常客。1925年秋至1926年春之间,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常委兼军事行动委员会书记周恩来(公开身份是国民党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兼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秘密来梧州了解广西情况和指导建党工作,周恩来在大同酒店召集梧州市党团员领导干部开会,听取关于广西建团和工运、青运、妇运及新桂系等情况汇报,就建立中共广西组织和继续深入开展工农妇运动等问题作了重要指示。周恩来住了一天即离开梧州回广州。1926年,广东国民革命政府主席汪精卫及国民政府常委谭延�,乘军舰赴梧州与广西新桂系李宗仁、黄绍�、白崇禧及湘军代表叶琪、黔军代表安健、滇军代表范石生召开军事会议,会后在大同酒店摆数十桌宴席。19828月,大同酒店旧址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华酒店

位于闹市中心南环路,曾由著名爱国人士李济深等人合股经营,吃喝玩乐住一并齐全。上世纪20年代,已驰名桂粤港澳。五楼是独具一格的剧场,粤剧名伶罗品超、新马师曾等曾先后在此演出。大楼曾毁于日机轰炸,1947年重建,改名大东酒家。1983年全国烹饪比赛中,大东酒家的“纸包鸡”被誉为“中国一绝”。

国华公寓旧址

是经营方式别具一格的旅店,每层划分为数宅,分别出租,每宅均有卧室、起居室、厨房、储藏室。旅客多为长住客,房金以月计收或以年计收。1944年,市内其他酒店和旅店几乎全毁于日机轰炸,惟其得以幸存。

洞天酒店旧址

洞天酒店1922年开业,规模较大,有五六十间房,一半作为旅宿,一半作茶楼,环境雅致,茶楼均用石桌瓷凳,四周点缀常绿植物,故名取“别有洞天”之意。著名文学家鲁迅在1927年的作品《匪笔三篇》中,对长住于此酒店的相命家“金吊桶”有所记述。

谭谦记旧址

谭谦记面食店由广东顺德人谭谦于1949年开设。其经营之云吞、伊面、生滚及第粥,选料精良、烹制独持、价廉物美、远近闻名。上世纪60年代末,曾更名为群众饮食店,1978年恢复原名。

粤西楼旧址

粤西楼酒家由广东人合股经营,始创于1916年,此为原址。该酒楼名厨官良所创特色名菜“纸包鸡”,制法独特、滑嫩不腻、甘香可口,乃镇楼之作,近百年来名扬桂、粤、港、澳乃至东南亚。上世纪80年代初在中山路以粤西楼名再建酒家。

德香糖饼店旧址

开业于1938年秋,该店之中秋月饼选用贡尖白糖秘制,饼皮特别薄且油润,色泽特别金黄,并将制作月饼的工场搬到铺面,任顾客目睹用料和制作过程,以增强信任感。德香月饼由于做工精细,货真价实,一直享有盛名,是我市著名老字号店铺之一。

            维新里

主街旧称合益街,小巷纵横交错,民居多具近代岭南特色。中共广西特委旧址、广西最早放映电影的“合益戏院”旧址(亦昔知府衙门故址)和有80年历史的天主教堂均座落于此。

大光明戏院旧址

建成于19464,900座位,兼放电影。粤剧名伶廖侠怀、陈少风等曾在此演出。1967年毁于大火。

一新百货商店旧址

一新百货商店由广东南海商人于1931年创办,原址在大东路,1935年迁至竹安路(今大南路),1946年迁至此处经营。其店铺装潢华美怡人,商品种类繁多,一律明码标价,为梧州远近驰名的商店之一。

天宝华

1854年,广东顺德人甘树棠在梧州九坊路开设天宝华商号,专营国产小百货,尤其是嫁妆饰品、玉器首饰等,品种多达700种,该店一直经营到解放后的1956年公私合营,持续102年之久,为梧州最早、最悠久的商号。

广西省立第一女子中学校旧址

原为省立第二中学校址。1921年冬,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曾到此发表演说,谈及他领导民主革命的决心,对促进梧州学生爱国运动有深远影响。19265,广西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迁此,1929年改为省立第一女子中学,此乃广西最早的女子中学,校长何淑予。

中共梧州地委旧址

位于建设路兴仁巷4号。1925年,在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的推动下,梧州成为当时广西大革命运动的中心。当时领导广东、广西、闽南及南洋地区革命的中共广东区委作出首先在梧州建立中共党组织、然后向广西各地发展的决定,接连派出多批中共党员到梧州开展党建工作。1925年夏,中共广东区委通过国共合作的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和其他渠道先后派龙启炎、周济等一批党团员到梧州工作。他们到梧州后,发展了团员,于19259月初建立共青团梧州支部。1925年秋,中共广东区委常委兼军委书记周恩来秘密从广州乘船来梧州,指导广西的建党工作和革命运动。此后,梧州和广西的革命面貌迅速发生变化。192510月,中共广东区委批准成立广西第一个地方当组织——中共梧州支部,书记为龙启炎,机关设在梧州民国日报社;12月,中共广东区委批准建立中共梧州地委,调谭寿林任书记。19261月,中共梧州地委正式成立,地委机关设在梧州建设路兴仁巷4号。这栋118平方米的三层砖木小楼是当时广西革命运动的中心。中共梧州地委书记谭寿林和团地委书记马英就住在二楼,三楼是会议室。阳台周围用篱笆遮拦,外人不易看到阳台和室内的情况,便于隐蔽工作。19261219日,梧州警备司令王应榆派出大批军警袭击群众集会,并包围了中共梧州地委机关,逮捕了谭寿林等5人,地委机关被封闭。19632月,梧州地委旧址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广西特委旧址

位于民主路维新里东一巷4号。19275月,在大革命运动失败的危急关头,中共广西地委在梧州成立,廖梦樵任书记,宁培瑛等为委员;同年秋迁至桂平。19281月,中共广西地委改为中共广西省特别委员会,廖梦樵、邓拔奇先后任书记;6月,特委机关迁回梧州,广西特委书记朱锡昂到达梧州,与党组织安排的其他同志租住在今天的民主路维新里东一巷4号三楼,特委机关也设在这里;9月,中共广西特委改为中共广西临时省委,也在此办公。这是一栋砖木结构的四层楼房,这座貌似普通的民居,实际上是领导广西革命运动和准备武装暴动的指挥机关。19632月,广西特委旧址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东酒家

 


广西大学图书馆旧址(现为一中图书馆)

 


交通银行

 


骑楼城


骑楼城店铺


梧州特委旧址

 


梧州海关旧址

 


新西酒店

 


新西酒店夜景

 


邮政大楼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