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展馆,就像趟过一条艺术的小河,让人流连,让人体味。
展览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国家、自治区领导人当年到梧州视察时留下的墨宝。透过这些寄寓厚望、饱含深情的墨迹,我们可以窥视出他们在那个历史时期留下的履痕、个性和风采。1988年,前后有两位共和国副总理来梧州视察,一位是田纪云,另一位是谷牧。田副总理的行书题字率意奔放、兴酣味足,谷副总理的楷书墨迹温润敦厚、从容豪迈,均透露出各自的笔墨功底。1989年夏,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韦纯束为“梧州西江大桥”的题字,其书丰腴饱和、端庄厚重———很明显,主席是知道这幅字分量的,因而对字的造型、大小节奏都经过思考和安排。
第二部分是著名艺术家、兄弟城市书画家所赠送的书画作品。其中,古元、黄独峰、许钦松等画家赠给梧州市政府的作品最惹人注目。古元、黄独峰均已故去,前者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后者则曾任广西艺术学院副院长、广西美协主席,二人在全国均享有盛名。古元赠的是一幅书法,他的字笔画壮实,媚中带骨,自然酣畅;黄独峰赠的是一幅国画小品,画的是一棵古松,笔墨简练,气势磅礴。许钦松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画院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他的所赠是一幅山水画,运用极其娴熟的水墨技巧,把山川的云烟氤氲、树木葱茏表现得淋漓尽致。另外,香港文汇报副总编辑曾敏之,著名演员唐国强,书法家廖平、元远、枕石等人所赠的书法作品,亦颇有韵味。
在兄弟城市的赠画中,四川内江市政府和广州越秀区政府的赠品为人们所钟爱。这两个地方送来的分别为一幅花鸟画和一幅山水画。内江市的《秋山夕照图》,岩石灵动,树木健爽,苍老浑厚;越秀区政府的《黄山揽胜图》,画面峰峦连绵,烟云流动,虚实得宜,境界雄远。前者写马,后者描鹤,各具情态,气韵生动。这些颇具特色的书画作品,除了让我们感受到异域艺术家对梧州的那份深情厚谊之外,还获得了一种不可多得的审美愉悦和艺术借鉴。
第三部分,是当代梧州书画家的作品。书作包括了篆、隶、楷、行、草诸体,风格各异,相互映衬,可略见梧州书坛风貌。
已故书家何虚中和梁学琴在书坛影响较大。何虚中的横披有很浓魏碑味,作者掺以行书笔意,起止转折处锋芒毕露,风格刚健质朴;梁学琴的作品为行书楹联,用笔圆润自然,于俊秀之中有一种端庄淳朴之感。
黄俭和廖寿龙人书俱老。黄俭是一位雕塑家,在梧州美术史上,当属里程碑式的人物。这次展出的是他在全国大赛中获奖的两方巨型篆刻,作品严谨精整、凝重森挺,显示了雕塑家的另一种风采;廖寿龙的隶书条幅,结构严谨,有汉隶雄健俊逸的情趣。
黄钧任、郑伟标、陈宇、谭宏强亦书亦画,颇有才情。钧任的行书条幅,摄取了篆隶书体的意韵和某些造型特征,如闲云野鹤,自然成趣;伟标的小篆中堂,脱胎于汉代金文,在造型上强调横势,书写时渗入行书笔意,作品风姿绰约,意态潇洒;陈宇和宏强均擅行草书,前者的草书双色立轴,圆劲激越,墨彩飞动;后者的行书条幅,用笔遒劲挺拔,刚柔有致。
姚超然静穆高古的篆书、叶维贤媚中带骨的楹联、兰彦之潇洒灵动的行书、叶江华温润雅遒的小楷、梁雄杰逸势奇状的隶书……为展览增色不少。
馆藏的绘画作品的种类也较多,有崇尚传统、充满理想深情的,也有表现现实生活、洋溢蓬勃生机、独具地域特色的作品,显示了一派摇曳多姿的创作情态。
林松年是我市著名的老画家,他的《远瞻山河壮》,笔势遒劲、豪放,墨色饱满、灵活,所描绘的苍鹰目光锐利、气势逼人。陈岭很早就活跃在画坛了,他的套色木刻《业余美术小组》为上世纪七十年代入选广西画展的作品,从其画中,我们可窥视那个时期的社会、人物风貌;他的油画描绘的是抗日英烈陈济桓将军,人物情态可掬,令人肃然起敬。
诚然,我谈到的并非是展览的全部,就像趟过小河,身上仅带着一片河水的清芬而已。(林筱本 原载《梧州日报 》)
田纪云 书法
谷牧 书法
韦纯束 书法
黄独峰 国画苍松
许钦松国画山水
黄俭 书法
林松年 国画 远瞻山河壮
曾敏之 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