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梧六堡茶,产制历史可追溯到一千五百多年前。清嘉庆年间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而列为全国24个名茶之一。六堡茶在200多年前从湖南江华道县,通过广西贺县八步传入境内,品种属槠叶种。湖南茶树有槠叶种,在安化等地产的黑茶。其加工方法与六堡茶大同小异,故较为可信。《苍梧县志》载:“茶产多贤乡六保,味厚。隔夜不变,产长行虾捅者名虾耳茶,色、香、味俱佳”。
陈年六堡茶
《广西特产志略》(1937年)载:“在苍梧之最大出品,且为特产者,首推六堡茶,就其六堡一区而言(五堡,四堡)俱有出茶,但不及六堡之多,每年出口者,产额在60万斤以上,在民国十五、十六年问(1926~1927年),每担估价三十元左右。”
《广西通志稿》戴:“六堡茶在苍梧,茶叶出产之盛,以多贤乡之六堡及五堡为最,六堡尤为著名,畅销于穗、佛、港、澳等埠。”
《广西农业通讯》(1945年)载:“苍梧茶尚多,尤以六堡乡为最。六堡茶(又名垌茶),颇负盛名,其余所产品质亦佳,战前(抗日战争前)交通便利,所产茶除本县饮用外,全部销售港澳等地,自抗战后,交通阻塞,销售范围日形缩小,一般茶农生活无法维持。多弃茶而经营其他,于是茶叶衰落矣。六堡乡占全县面积之半,全县面积11455亩,年产茶5450担,抗日时外销日减,估计每年平均产茶1500担左右。现有面积7500亩。”
据苏海文在《中国茶讯》1951年第二卷第7期介绍:“旧时粤南在广西六堡乡合口街设庄收茶叶,计有“广元茶”,“广福泰”,“新记”,“三纪”,“永组”,“公盛”等茶庄六个,以后将六堡茶炊蒸在箩,由合口街用小铲装运至梨埠,在春夏水大时每铲装运四十担。秋冬水小时每铲只能装运二十担。由梨埠换大木船运至封开,再用电船装运广州,再出口港、澳。……除在穗港销售一部分外,其余大部分销南洋怡保及吉隆坡一带。五堡茶多销南洋大埠,价值平均要比六堡茶低10%~20%。它的消费对象,大部分为工人阶级,尤其是南洋一带的矿工,酷爱饮用六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