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突出“快”字为先,“十三五” 馆藏档案数字化提前完成任务
作者: 刘 德日期: 2020-11-11来源: 本站 打印

“十三五”以来,梧州市档案馆坚持“三个走向”为根本遵循,以“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目标为抓手,对标先进。聚焦档案主责主业,围绕“四强四抓”工作方法,紧盯“快”字提升效能。截止10月底,馆藏非涉密档案数字化由“十二五”末475万页递增到“十三五”末1880万页,增速达295%。提前完成全区“十三五”规划提出基本完成馆藏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任务。

强保障,抓“快”档案数字化建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档案工作,加大对档案工作支持保障力度,把档案工作纳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我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方案》明确规定建立民生档案信息库,增强民生领域信息服务,把档案数字化建设列入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并在经费上予以保障,从2016年开始启动项目,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现共投入项目资金1068万元。截止10月底,完成非涉密纸质档案数字化率达92%,照片档案数字化率达100%,已有目录数据166.8万条,其中案卷级条目达10.3万条,文件级条目达156.6万条,为确保“十三五”档案资源存量数字化,利用便捷化提供坚实基础。

强存量,抓“快”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推进。以“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为抓手,坚持“数量、质量、安全三保障”为目标,在保障安全基础上,全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成立以馆长为组长档案数字化领导小组,并从馆内抽调专人组成档案数字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监督和指导协调推进档案数字化外包加工项目的实施。打破传统工作模式,采取“精益管理”“大投大产”理念和工作模式,使档案数字化过程中档案交接、拆分、整理、扫描和数据核对、挂接、质检等各个环节运转既衔接紧密又安全流畅。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数字化质量,使档案安全实体和信息安全风险得到有效防控。

强规范,抓好档案管理。通过全程监管,全面质量检查,规范验收等方式。对数字化加工中每个环节在档案出入库、数字化前处理,档案拆装、扫描图像处理、数据挂接、质量检查、光盘刻录、数据备份等严格管理,规范操作。做到注重落实,控制好标准;注重细节,控制好安全;注重检查,控制好质量;注重统筹,控制好流程;注重总结,控制好验收;“五注重,五控制”方式,抓好档案规范管理。

强安全,抓牢档案实体数据安全。严格执行国家档案局《档案数字化外包安全管理规范》通知,自治区档案局《关于加强档案数字化外包安全管理通知》要求,加强对档案数字化安全管理,抓好数字化技术标准执行,促进档案规范化管理,制定《档案数字化项目岗位职责及工作要求》、《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制度》、《档案数字化管理保密制度》《档案数字化工作流程图》,明确责任,分级负责管理,对数字化加工场所实行视频全程监控管理,工作人员佩戴上岗证,定期检查,确保数字化日常管理各项制度及操作规范得到切实执行。确保档案安全实体数据设备安全,自档案数字化工作开展以来,从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下一步,做好“十四五”开局之年档案工作,谋划好我市档案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构建以资源建设为基础,规范管理为保障,利用服务为目标的一体化数字档案馆,提升我市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努力推动我市档案工作再上新台阶。(刘  德)

 图片.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