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梧州市档案部门以作风兴市为抓手,强化责任担当,强化作风建设,聚焦攻坚,用心、用情、用力,围绕县、村、户三个层面精准扶贫档案归档清单,市、县、乡(镇)、村联动,共同打好精准扶贫档案建设“组合拳”,推动全市精准扶贫档案工作开展。全市累计完成精准扶贫档案整理归档112. 91万件,照片14215张,音像773件。完成扶贫档案数字化72.82万件697.38万页。
一是组织部署到位。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精准扶贫档案工作推进会,专题部署精准扶贫档案工作。从管理机制、工作责任、组织领导、协作配合、作风建设、人员培训、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等方面,对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开展明确具体的工作要求,强调要把精准扶贫档案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与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相结合,同步全面推进。
二是管理机制到位。建立精准扶贫档案工作领导机制,党委、政府负责组织领导,扶贫办负责牵头,档案部门负责档案规范化建设业务指导,相关业务部门负责各自业务的档案工作,县、镇成立了扶贫档案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及镇村专职档案管理员的工作职责,做到专人专责、专人专管。建立监督倒逼机制,将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平时督查和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查,确保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常态化。
三是规范建设到位。市档案局、扶贫办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扶贫档案管理的通知》,紧紧围绕县、村、户三个层面的脱贫台账,编制县、乡(镇)、村、贫困户《精准扶贫档案归档清单》,形成各阶段材料收集内容的详细目录清单和流程模板。制定《梧州市精准扶贫档案验收测评表》,印发《关于开展精准扶贫档案数字化工作试点的通知》,明确县、乡(镇)、村、贫困户档案材料形成、积累、收集、归档工作要求,切实保障“县—镇—村—户”四级材料的收集整理齐全规范。
四是工作措施到位。推进精准扶贫档案数字化建设,着力打造精准扶贫档案管理示范点。2016年以来,市级选定一个县,各县(市、区)选定一个乡(镇)或村作为精准扶贫档案规范化建设试点单位,以点带面推进全市精准扶贫档案规范化建设。在蒙山县召开了全市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现场会,苍梧县在狮寨镇召开了全县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现场交流会,推动市、县精准扶贫档案建档工作开展。扶贫部门和档案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定期对各县(市、区)、乡(镇)开展专项督查,协调解决在实施市、县、镇、村四级精准扶贫归档清单中遇到的收集、整理、分类、归档、编目等实际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和措施。
五是指导服务到位。坚持服务基层一线,把乡镇、村基层作为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聚焦点和着力点,改进作风,优化服务,聚焦镇、村、户,多方指导,确保扶贫档案收集、整理、管理“三规范”。做到档案材料收集“齐全”。市、县档案部门和扶贫部门根据各阶段材料形成特点与收集内容目录清单,深入各乡镇村开展业务指导,帮助各乡镇、村和帮扶人按照标准及时完成档案材料的形成积累工作,突出基础数据收集、日常工作资料归档,对镇、村、组召开建档立卡贫困户评议、动态调整、脱贫退出等会议的会议记录、图片、视频、签到册以及贫困户初选、审核、公示等环节的各项证明材料进行全面收集,做到应收尽收、应归尽归。做到 归档信息“真实”。由乡镇按照精准扶贫档案归档清单逐一进行审核把关,主要围绕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扶贫措施的精准性、帮扶干部入户情况、收支明细等台帐内容进行逐份逐条核对,对不实和不到位的问题立即整改。做到档案材料整理“细致”。依照“归档清单”的分类编目要求,逐一进行科学的分类和系统的编目,保证精准扶贫档案分类准确、标注清晰、查找广便、管理科学。做到档案保管“安全”。以县扶贫部门为主,集中投入,为镇、村统一配备档案室、档案柜、档案用品等设施设备,指导镇、村建立健全档案室和相关档案管理制度,切实做到扶贫档案资料收集完整、整理规范、摆放有序、保管安全。(刘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