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期的六堡茶生产
作者: 梧州档案信息网日期: 2014-01-07来源: 本站 打印

六堡茶生产历史悠久,远销广州和港澳地区,期间虽经抗日战争,一度衰落,但仍具有一定的规模。解放初期,经政府的扶持、引导,六堡茶生产交易得到了恢复性发展。苍梧县档案馆保存的档案中,有一件名为《省茶叶改进工作组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档案,详细记录了解放初期六堡茶生产销售情况。

该档案全文共8页,约6000字,系普通白纸使用钢笔书写而成。成文时间为19521114日,作者,郭镇安。这是当时广西省茶叶改进工作组以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方式进驻十区(今六堡镇)塘平、不倚等地农家,调查研究、宣传发动群众,组织互助组,建立示范典型,开展劳动竞赛、进行茶园改良、推广科学的耕种方法种植新式茶园等而形成的工作报告。这份报告详细记录了六堡茶的茶区分布、产量,种植、制、踩制的方法与工艺,茶叶生产运销和成本等相关情况,对了解解放初期甚至更早一个时期六堡茶的生产情况颇有参考及研究价值。

19529月,六堡茶区刚完成土改复查,茶价好,农民生产积极性比较高,茶叶生产和销售有了一定的起色。《报告》在“茶叶产量情况”中指出,苍梧 “出产茶叶的九十两个区,旧称五堡及六堡”。 “第十区有茶的,高涧、塘平、不倚、四柳、梧桐、理、六堡等七个乡,年产500000斤,该区茶叶出口为552889斤,内(含)贺县约五六万斤,1952年    9月    17卖出茶叶440270斤。其中茶产最多为塘平79680斤,不倚73612斤,总称六堡茶区。第九区出产茶叶的,安乐、万生、富丰、大碑、木皮、民生、合源、富宁、大正、狮寨等10个乡,年产371660斤,统称五堡茶。另合水、外深、武岭三个乡出产茶12000斤,叫长发茶区。”苍梧五堡六堡两区的茶园以黄笋顶为中心,沿溪流展开,与北面的贺县茶区相连,形成一个大茶区。苍梧全县茶园面积约26000亩,共产茶883660斤。虽与历史上鼎盛时期相比还相差很远,但之前战争造成的茶叶生产消费不振、销售不畅、经营不善、茶园退化、产量低下的境况已有了相当的改观。

当时的茶叶运销基本上靠肩挑船运,经合口圩、狮寨、长发集散后,由昔日的茶船古道运往广州。《报告》在“茶叶运销”章节中提到,“茶农普遍用肩担运出,六堡茶区现仅合口圩为集中地,第九区的五堡茶,则以狮寨为主要集中地,少部分以长发为集中地,茶农挑茶到圩场需50里路,经收购私商、合作社等踩制运往广州。”其中,合口圩茶叶市场交易情况:售以私商部分250000斤,通过合作社130000斤,国营贸易部门120000斤,私商有广元泰等14家,私商经营约占50%;狮寨市场交易情况:售以私商部分92949斤,通过合作社278711斤,狮寨市场有私商合记庄、永芳号等11家;长发圩12000斤全经合作社合购。 “合口圩茶叶经踩制后,以三千载重量民船运到梨埠,转用三五万载重船运到都城,往广州。狮寨圩则经五千载重量民船到长发,转大民船沿抚河下至梧州,转船往广州。”

《报告》对六堡茶踩制成本和毛茶成本进行了详细深入的调查。在“六堡茶踩制成本调查”章节中,详细罗列了筛工、踩制、柴火、篓价、上船搬运费、合口至梨埠、梨埠至都城、都城至广州等各环节的费用。还有毛茶收购价格,苍梧县茶叶完税率以及广州市场六堡茶的价格等。

在“毛茶成本调查”章节中,对中耕、摘、烘制、柴、锄头费、烘笼、锅头费、挑运、公粮、人工等项目所需费用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出每亩和每担茶的基本费用。

在“茶农经营方法”章节中介绍了垦地播种、施肥、中耕、收种子、病虫害、茶树生长等情况。当时种植和经营比较粗放,春二月,茶农用火烧除山坡上的杂草后,在坡上直接挖穴播种,穴径45市尺,穴距二市尺,每穴放一大把茶果,外加一小把草皮灰,茶果不去壳,有80多粒籽,每亩用80100斤茶果。头两年同时间种木薯,幼苗长出时,一丛810株,因阳光空气不足,以后逐步萎缩枯死,仅剩一两株,平均高度6080公分,第三年可收茶。茶园坡度大,在30度以上,有的达6070度,无梯形,排水沟也很少,仅在四周挖一条水沟,使水不流入茶园。茶树成长以后因不再施肥,不剪枝修整,也不进行病虫害防治,茶园普遍逐步呈现老化,产量低,每亩平均仅出产30斤。

在“毛茶制”章节中介绍了茶叶摘、炒制、揉捻、烘干等环节的工艺。每年农历三月底可采头遍茶, “摘在农历三月尾至四月中为头茶,五月中至五月尾为二茶,六月尾至七月初为三茶,八月中至八月尾为四茶。”当时茶农对茶叶摘、炒制、揉捻、烘干缺乏科学方法的指导,“摘时不论芽叶的多少,也不管新枝的长短,凡今年新出枝叶,一起光。”因采摘过度,导致产量下降。茶农采茶一般“天光上山,日暮而归,晚归后,炒至半夜,做完为止。”炒制,一般用锅头炒青,每次四五斤生叶,炒二分钟。有的为避免锅破烂,也有用蒸气杀青的。揉捻时用脚,在大箕内揉。揉好后堆积至翌日,晒至半干,老叶则堆放很久,有堆放两日,使其变黑。天气好用太阳晒干,雨天则用明火烘干。烘茶用焙笼,高65公分,宽50公分,下面有30公分缺口,罩在火灶上,用柴火烘干。每次得干茶五六斤。老叶则用松枝烘,利用烟薰,使变黑充嫩叶。茶叶多则用茶焙,是砖砌成,大小不等,大致用砖150块,可用10年左右。用明火焙的茶叶,成品条索不美而焦的不少,且烟味较重。

《报告》对六堡茶生产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改进意见。如将旧式茶园改造成新式茶园,将茶园改成梯形,中耕茶园时,将茶树修整补株;采用新式种植法,穴径一尺,植距4尺,行距5尺,不带果壳下种,每亩施肥70担以上;加强病虫害防治指导;摘要有一定标准,不能老嫩一扫光;购买木揉捻机,使做揉捻;指导互助制茶,相互交流经验;改用炭火焙干,以增加香味等。(刘德、黄铁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