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中央档案馆
作者: 梧州档案信息网日期: 2011-12-19来源: 本站 打印

很早以前就渴望能有一天到中央档案馆参观,然而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20116月,全国档案干部培训在北京中央党校举办,我作为梧州市一名档案干部有幸参加了培训。党校邀请了国家有关部委办的领导讲课,其中第一课就是邀请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同志讲授档案事业发展战略问题,杨冬权局长由浅入深,理论联系实际讲述了构建三个体系(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和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和实施“三大战略”的任务(档案安全第一战略,实施以人为本战略,坚持服务先行战略),给我们近距离地感受到国家档案局领导的风采和战略思维。在培训期间,国家档案局还安排我们这学员到中央档案馆参观学习,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

中央档案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丰盛胡同21号,它的建筑虽没有现代的气派,但显得很古朴、结实,内部设施也非常先进,周围绿树成荫,环境清静。

中央档案馆建成于195910月,现收藏保管着1919年“五四”运动至1921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期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们从事新文化运动,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筹建中国共产党等伟大革命活动所形成的档案;1921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共中央及其所属机构和派出机关在各个时期任务中形成的档案。

笔者看到,这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会议、特别会议、历届中央全会的档案、中共中央发布的各种决议、决定、指示、通告等,中国共产党与外国政党的来往文电等等;自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起,相继在各地成立的苏维埃红色政权、抗日民主政权、解放区民主政权形成的档案;1949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及其各部委和各直属机构、全国政协形成的档案,其中包括筹备成立新中国的文件,历次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文件,国务院发布的决议、决定、指示、命令以及国家制定的国民经济计划等;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共青团等全国性人民团体形成的档案,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社会活动家的手稿、书信、日记等档案和资料,其中数量最多、相对最完整的是毛泽东主席的手稿,共有4万多件。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著作和篇章。因此,他的手稿最受观众“青睐”。

在大厅的首个展柜里,陈列着毛泽东在中学时代所写的一篇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论》,笔者弯下身子,透过玻璃仔细地阅读着。这是目前我们收集到的毛泽东最早的文稿。全文约413字,老师的评语有141个字,认为这个学生前途不可限量”。中央档案馆的讲解员说。

1912年,湖南省立一中(今长沙一中)始建,毛泽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在普通()一班读了一个学期。在就读的这个学期里,他写了一篇题为《商鞅徙木立信论》的作文。当时的国文教员柳潜(湘阴人,前清秀才)赞誉:“才气过人,前途不可限量”,并作了如下评语:“实切社会立论,目光如炬,落墨大方,恰似报至,至义法亦入古,逆折而入,笔力挺拔,历观生作,练成一色文字,自是伟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力能扛鼎,积理宏富。有法律知识,具哲理思想,借题发挥,纯以唱叹之笔出之,是为压题(点题)法,至推论商君之法为从来未有之大政策,言之凿凿,绝无浮烟涨墨绕其笔端,是有功于社会文字”。读了老师的评语,笔者不禁想起了当年毛泽东离开韶山时写给他父亲的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毛泽东从小就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我们无不为他的英才和抱负所折服。

毛主席的手稿最吸引观众。我们看到,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的环境里,毛主席都是亲自草拟文稿,他的文章如春风拂面,总是给人清新的感觉,并指导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呈送给他审核的许多重要文稿里,毛主席都有非常精到的修改和重要的批示。我喜欢他那种大气磅礴,纵横潇洒,疏密相呼,错落有致,独领风骚的毛氏狂草。他的书法任意挥洒而又法度严谨,着意在笔走龙蛇之间,强调的字句都又能张驰自如,不露痕迹地呈现出当代政治家纵横开合、天马行空的个性。这也是观众为什么喜欢看毛泽东手稿的另一个原因。

这里每一件藏品都是精品。笔者沿着展览大厅仔细地观赏着每一件藏品,生怕漏看了什么。这里有1945年周恩来和彭德怀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时的代表证,上面的红色印章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依然清晰。作为一名档案人,能近距离地看到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料,非常有感触。

1948 1011 中央军委关于淮海战役作战方针、19481111日中央军委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笔者看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共产党领袖们在解放战争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镇定自若的神态。

1949 101 由毛泽东主席亲自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第一份公告─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人们看到一个历经苦难的国家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站立起来。

1956 42 毛泽东亲笔写下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登记表…共产党的领袖正在以一名普通党员身份参加党代会登记。

藏品还包括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外交方面的档案文献等。

一件件藏品令我们振奋,令我们沉思。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确实来之不易。毛主席在他波澜壮阔、戎马生涯中写下了大量不朽的著作,它的光辉思想永远激励着后人奋发向前。

在观看展览中,工作人员还特地将当年齐白石赠给毛泽东的字画展示我们档案界同仁看,使我们大饱眼福。讲解人员娓娓道出这些珍品背后的故事。

1950年国庆节前夕,齐白石从自己珍藏多年的国画精品中,挑选出一幅立轴《鹰》和一幅对联,赠给毛主席。这两件作品均是齐白石多年前创作的上乘佳作。其中《鹰》作于1941年。对联是:海为龙世界,云是鹤故乡。作于19377月。这次馈赠时,齐白石特意加上“毛泽东主席/庚寅十月齐璜”及九九翁齐白石画藏”的题款。同时,齐白石还把自己收藏的一方端砚、一方歙砚和自己用了近半个世纪的一方圆石赠予毛主席。这方花岗岩石砚石质坚硬,发墨快而滋润,已经伴随老人度过了40多个春秋。而今,他却把这方视为传家宝的石砚送给了毛主席。毛主席收下这些珍贵礼物后,很是感动,便派人给齐白石送去了一笔丰厚的润笔费,以示酬谢。齐白石得知毛主席喜爱他的画,从那以后,每年几乎都有新作送给他。1951年他作《松鹤旭日》巨幅画,歌颂共产党和毛主席,把毛主席比作太阳。同年,他还送去一幅《菊花图》,并在上面用篆书题写了“益寿延年/毛主席教正”的题款。1952年,他又为毛主席画了《梅花茶具图》册页。同年9月,为庆祝国庆三周年,齐白石与画家徐石雪、于非暗等联合创作了巨幅国画《普天同庆》赠给毛主席。毛主席高兴收下这份礼物后,立即挥毫致谢:“白石先生:承赠《普天同庆》绘画一轴,业已收到,甚为感谢!并向共同创作者徐石雪、于非暗、汪慎生、胡佩衡、溥毅斋、溥雪斋、关松房诸老先生致谢意”。1954年,齐白石又与毛主席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同学高希舜、章适园等老画家共同创作了《和平幸福图》,抒写了自己对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领袖的爱戴。

在中央档案馆,我们除了近距离接触了诸多珍贵的档案资料原件,还聆听和观看到不同历史时期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历史伟人的音像资料。我们无不为之震撼。

步出中央档案馆,太阳已经西斜,笔者还是依依不舍,感到余兴未尽。如此近距离地观看和接触到这些珍贵的档案资料原件,如同享受到档案文化的大餐,回味无穷。(何敏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