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梧州 “宵征社”(图)
作者: 梧州档案信息网日期: 2011-08-19来源: 本站 打印

打开尘封70多年的历史照片,我们看到了一个个鲜活充满理想激情的群体——梧州进步刊物“宵征社”成员的合影。

“九·一八”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大举进犯中国领土。国民党政府继续坚持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共反人民政策,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的危机,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和全国各地有正义感不愿做亡国奴的青年一样,广西大学(以下简称“西大”)学子也纷纷起来探索反抗侵略救亡图存的道路,寻找爱国真理。“宵征文艺社”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由一些“西大”学子于1933年春夏间组织起来的。

19335月,《宵征文艺月刊》正式创刊,内容为反映进步的文艺作品,如在小说方面有以反侵略反投降为主题思想的《前线》,有反映贫民女儿被迫为娼,历尽侮辱,被迫至死悲惨生活为题材的《凤娇》,有反对封建婚姻制度为主题思想的《婚夕》等方面的文艺作品。刊物除在“西大”校内及梧州市发行外,还在广西其他一些较大的城市、县镇公开发行。后来由于出版费无法维持,《宵征文艺周刊》不能继续单独印刷发行,改为借用《梧州日报》和《梧州大公报》副刊编辑出版《宵征文艺周刊》和《子夜周刊》。1934年元旦,宵征文艺社在“西大”举行文艺晚会,演出左翼作家适夷编著的《活路》和田汉编著的《湖上的悲剧》,在师生中引起较大反响。同年秋天,由于宵征成员相继离开了“西大”,宵征刊物曾一度停刊。1935年春夏间,在《梧州日报》编辑张其光的支持下,用《梧州日报》副刊的篇幅,恢复出版了《宵征周刊》,并增设了《社会科学周刊》和《文学周刊》。后来因刊物内容逐渐超越纯文艺范围,而成为一个社会的文化学术团体,改称为“梧州宵征社”。这时期除积极开展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外,还独立出版了综合性社会文化知识读物——《宵征周刊》,宣传进步思想。

“西安事变”后,梧州的进步团体和群众,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策划下,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反对内战,一致抗日”示威游行。梧州军、政、警察当局即派出大批人员撕毁、洗刷,街道壁板、漫画、标语,并以各种手段,对梧州进步人事进行瓦解和镇压,迫令“宵征社”解散,使大批宵征社成员离开了梧州。

岁月如歌,往事如烟。当年梧州宵征社的成员都已谢世了,但他们在那烽火的岁月里宣传民族救亡思想、追求真理、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后人所铭记。(何敏汉)

 

 

 

 

图为以文艺宣传和组织读书会等形式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文艺社团梧州霄征社部分成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