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阶段,革命形势激励着每一个有志青年。
当时,我和曾一起参加过抗日广西学生军的同学严明(又名严美山,苍梧人),经常在一起谈论时事,志气激昂,但都因没有机会参加革命而苦闷。我们在学生军时,都受过党的教育和影响。1940年底,我在学生军中曾参加过一个党的发展小组,后因联系人伍迁庸被捕死于狱中,失去了和党的联系。1944年底,党组织桂东南起义,领导人吴家宜通知我在家乡容县收集武器,准备响应起义。但很快起义失败,吴家宜牺牲,我又一次失去了和党的联系。但我的心始终向着党,我认为不能再这样等下去了。于是,我和严明决定到香港去寻找党。
到香港后,大家分头去找熟识的、可能会是党员的朋友。我们找到了在香港培侨中学教书的李梓高(解放初期任广州船厂党委书记),很直率地对他表明了我们追求党、追求革命的心愿。李梓高说,党组织的情况,现在我不能告诉你们,你们应该回梧州,在那里搞对国民党情况的调查研究工作,等你们干工作了,党自然会同你们联系的。
我们听了都很兴奋,满怀着希望离开香港。回到梧州后,大家一致同意成立一个小组开展工作,由我和严明领导。参加小组的共9人,即张阳、严明、周刚、何明世、周邦珉、周邦琨、李单时、周薇、覃超贤。我们先组织学习党的有关报刊,如《整风文献》、《华商报》等,之后,研究如何开展工作,并决定每星期集中汇报并学习一次。在党员李梓高的指导下,我们这样自发地开展了革命活动:
首先,对国民党党政军机关及官僚企业、学校等情况进行秘密调查,包括单位性质、业务负责人、房屋结构、行道路线方向等。当时被我们调查的单位约有50多个,调查材料解放后交给党组织,对接管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然后,派严明通过伪县长潘宗武的关系,到伪苍梧县政府当“政务指导员”。潘过去曾任学生军的指导员,所以严明进去很顺利。“政务指导员”这个职务比较重要,又有权力,他可以到全县各乡镇去检查、督导。严明进去后,凭借职务之便,得到了不少关于国民党伪专员公署和伪苍梧县府及伪警察局的情报。除此之外,严明还到苍梧东安石桥一带去“消极”指导“三征”———实际上是破坏国民党的“三征”。
再然后是开展文化战线上的斗争。1947年,我在《西江日报》工作,10月,我又介绍周刚进来。12月,因形势恶劣,我被迫离开《西江日报》,但周刚仍坚持在该报工作。1948年,他又同时进了《春秋报》工作。我们要求周刚利用报纸这块阵地,“巧妙地”进行工作,发挥对国民党不利的作用。另—方面,我们还将工作扩展到香港。通过我的关系,周刚当了香港《星岛日报》的“特约记者”,专门写文章揭露国民党在广西和梧州的黑暗统治。我则通过自己在香港中国新闻学院学习时认识的老师同学的关系,写新闻通讯到香港《华商报》、《文汇报》、《大公报》,揭露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开展文化战线上的斗争,是我们小组开展革命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
我们反对国民党反动派,他们自然是不会放过的。但由于我们的活动都是秘密进行,他们也不能拿我们怎么样。可是到了1949年5月左右,国民党特务从一封由香港寄到严明、周刚住处(北山街东二巷5号)给周刚的邮件中发现了线索,开始对住宅进行监视。周刚警惕性高,遂即撤离了梧州。接着,国民党在一天晚上出动军警特务包围并搜查了严明住宅。幸好严明机智,他们没能搜出任何证据,国民党军警只得悻然而去。第二天一早,严明撤走。国民党军警上午再来企图抓捕严明,扑了个空。我们总算是逃过了一劫。
这是我们一群有志青年于1948年至1949年,在党的指导下自发开展的革命活动。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回忆起来,还是感到很欣慰自豪。我们的人生道路走对了啊。(张阳 原载梧州日报岁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