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期梧州的禁烟禁毒斗争
作者: 梧州档案信息网日期: 2010-12-10来源: 本站 打印

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广西各地栽种的鸦片为数甚多。梧州水路交通便利,便成了鸦片烟土的销售场所和转运地。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和广西各地种植的鸦片烟土源源不断由百色、南宁、贵县等地运至梧州销售或转运广州、香港。当时走私贩毒的多是官僚、帮会分子(特别是头子)以及一些与官僚勾结的不法商人等。据估计,梧州解放前每月买卖烟土达一万六千多斤,烟馆林立,大概有二百多间,吸食鸦片的烟民不下二千人。解放初期,人民政府明令禁毒,多方查禁,毒品交易有所收敛,但由于百废待举,一些管理和检查机构未能及时健全,暗中贩运和吸食烟土亦甚为猖獗,当时,梧州每月买卖烟土约有四千斤。至1951年间,虽然逐月减少,但每月烟土买卖量尚在七八十斤,隐蔽的烟馆烟档尚有一百余处,烟民近千人,直到19525月,梧州每月的烟土买卖尚达四十余斤,烟馆烟档有六七十间,烟民四五百人。毒品给梧州人民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和影响。

   为了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恢复与发展生产,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党和政府开展了一场史上空前的禁烟禁毒运动。19502月,政务院颁布了由周恩来总理签发的《关于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一场全国范围的禁烟禁毒斗争逐步展开。梧州市1950522发布了由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签署的会民字第○二○号《严禁鸦片烟毒》的布告。195010月又颁布了由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签署的会民字第二四九号《禁种烟毒》布告。从此开始根治鸦片烟毒。通过开展广泛宣传活动,对广大群众说明鸦片烟毒危害,严禁种植鸦片。对贩运吸食烟毒者晓以大义,并令烟贩烟民限期到各公安派出所登记,吸食者限两个月内戒绝;贩烟者限十五天内将毒品缴交派出所。对查获的吸毒者采取教育,并令其登报悔过,并责令其自费购买政府医药卫生部门制造的戒毒药,以强制戒除毒瘾。对开烟馆者令其缴销毒品和吸食用具。1950年冬,梧州市进一步加大烟毒的查禁力度。对吸毒者,初犯的具结教育释放,重犯则具保释放,第三次吸毒被查获及开设烟馆者送法院依法惩办。对贩卖烟毒者,贩卖烟毒在三两认下的没有烟土,具保释放,并追究烟毒来源;三两以上者送法院依法处理。由于人民群众的觉悟不断提高和严厉查禁,梧州的鸦片烟害日渐减少。

   1952年随着“三反”、“五反”运动进入高潮,515,政务院再次发布《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梧州利用此一有利形势,开展了新一轮禁烟禁毒运动。从79开始,由市公安局成立禁烟禁毒办公室,下设资料组、专案组、水上专案组,开始运动的准备工作。以“三反”、“五反”运动中暴露揭露出来的烟毒线索为基础,开展广泛的专业侦查。随后,成立市禁烟禁毒委员会,由法院、税务、运输、海关、民政等十四个有关单位组成,市委书记任主任,公安局长任副主任。并成立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下设专案侦查组、审讯处理组、材料整理组、宣传组,组织由八十八人组成的禁烟禁毒工作队。

   市禁烟禁毒委员会成立后,即开展大张旗鼓的宣传活动,先后召开了群众大会、座谈会、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36次,召开妇女座谈会、家属座谈会、苦主控诉会等小型座谈会609次,参加的市民群众达七万多人次。并通过控诉、毒犯游街等各种活动,进行广泛的深入宣传发动。随后进行毒犯和烟民登记,责令毒犯和烟民坦白交毒,发动群众特别是海员工人进行监督揭发检举,从交通运输上根绝烟毒来源。并在813829916分别展开了集中逮捕毒犯的行动,共捕获毒犯184人。至1117,在四个多月时间里,共登记毒犯1122名,缴获毒品七千六百二十一两,集训毒犯150名。

1950年到1952年底,在三年时间里,通过开展一系列声势浩大的禁烟禁毒行动,梧州市共缴获毒品13947两,捣毁封闭了所有的烟馆烟档,逮捕处理了一批毒犯,教育改造了一批烟民,使为害梧州一百多年的鸦片烟害得到了彻底的根治。(陈芳  刘德)